根據維基百科 : 

七宗罪(拉丁語:septem peccata mortalia;英語:seven deadly sins),或稱七大罪或七原罪,屬於人類惡行的分類,並由13世紀道明會神父聖多瑪斯·阿奎納列舉出各種惡行的表現。天主教教義中提出「按若望格西安和教宗額我略一世的見解,分辨出教徒常遇到的重大惡行」。[1]「重大」在這裏的意思在於這些惡行會引發其他罪行的發生,例如盜賊的貪婪源於慾望。這些惡行最初是由受過希臘神學及哲學的修士埃瓦格里烏斯·龐帝古斯定義出八種損害個人靈性的惡行,分別是暴食、色慾、貪婪、憂鬱、憤怒、怠惰、虛榮及傲慢。龐義伐觀察到當時的人們逐漸變得自我中心,尤以傲慢為甚。六世紀後期,教宗額我略一世將那八種罪行減至七項罪行,將虛榮併歸入傲慢;憂鬱併歸入怠惰,並加入嫉妒。他的排序準則在於對愛的違背程度。其順次序為:傲慢、嫉妒、憤怒、怠惰、貪婪、暴食及色慾。

聖經出處
《加拉太書》第5章第19-21節,也就是指出跟七宗罪有關的經文。

與惡行相呼應的惡魔
1589年的惡魔學學者開始把每種罪行和惡魔聯繫在一起,代表各種罪行的惡魔會引誘擁有相同罪行的人。根據Binsfeld說法上進行的分類,其配對如下:

  
傲慢    路西法(英語:Lucifer)墮天使之首,魔鬼明星,伊甸園之蛇(路西法因傲慢不願向神子下跪引起耶和華不滿之後,他想要跟上帝平起平坐)


嫉妒    利維坦(英語:Leviathan)吞噬一切的巨大海怪 (利維坦掌管嫉妒的原因是利維坦最有名外貌是蛇,與基督教文化中像徵嫉妒的動物相符)


憤怒    撒但(英語:Satan)憤怒化身,地獄魔王(撒但代表毀滅一切的怒火)


怠惰    貝爾芬格(英語:Belphegor)原亞述的魔神,狂歡的狡辯者(貝爾芬格提供人們各種能讓他們變得更富有的靈巧發明來誘使人們墮落)


貪婪    瑪門(英語:Mammon)財寶和貪婪的錯誤之神(瑪門是財富的邪神,誘使人為財富互相殺戮)


暴食    別西卜(英語:Beelzebub)蒼蠅君主,聖經中以「鬼王」相稱(別西卜是嗜食蒼蠅王,引起疾病的惡魔)


色慾    阿斯莫德(英語:Asmodeus)激怒或色慾的魔神始祖(阿斯莫德乃情慾之魔神,扭曲了人類正常的情慾觀念)

 

 

但丁在神曲里根據惡行的嚴重性排列七宗罪,其次序爲:    


一、好色-不合法禮的性欲,例如通奸。(但丁的標准是“過分愛慕對方”,而這樣便會貶低了神對人們的愛)


二、暴食-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欲、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但丁的觀點是“過份貪圖逸樂”)


三、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爲之貪婪。(但丁的觀點,貪婪是“過度熱衷於尋求金錢上或權力上的優越”)


四、懶惰-懶惰及浪費時間。(應該完成的事情沒有做好,其他人就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補缺失)


五、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邪惡感覺,復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賦與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欲)


六、妒忌-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心懷怨怒(對自身優點的愛卻堕落爲一種剝奪他人優點的欲望)


七、驕傲-期望他人注視自己或過度愛好自己。(把自己相對於上帝的位置放在錯誤的地方;對身邊的人憎恨與輕視)

 

我個人的想法

一、教宗額我略一世特別宣告「七宗罪」並以堅強的信德傳播福音,他希望透過七宗大罪的宣告教導教徒快速的分辨自身常遇到的重大惡行,以此警醒世人持身自愛,期盼能維持社會的和諧與正常運作

二、然而,相較於過去,「七宗罪」在當代社會卻已經完全取得勝利,主要原因以下幾點

 

1. 「市場機制」主導一切,嚴重扭曲所有的價值觀,"有錢就是成功" 已經成為普世價值,原本很嚴重的"七宗罪"只要能獲利就不再是罪,反而受到推崇,舉例來說"幫助懶人解決問題的眾多創新發明"已經是放諸舉世皆準的人類進步象徵,甚至還有動漫產業推出以"七宗罪"為背景的公仔或故事來販售獲利


2. 「個人自由」的過度崇尚,當下的基礎義務教育制度由於完全限縮師長的處罰權力導致學生越來越重視自己的權益,"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七宗罪"在年輕一代眼中已經逐漸成為過時而老套的約束與限制。而當民主選舉已經成為主流,誰能掌握選民的罪性弱點誰就能勝出並進一步成為世人的典範


3. 「科技媒體」的氾濫與發達,原本是重大罪行的「七宗罪」反而成為顯學與主流,越是"腥羶色"的內容越能獲得注目或衝人氣,越是暴力的影片或遊戲則反而越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年輕一代取得媒體的方便性與自主權已經遠遠超過傳統社會的約束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聖經日記 的頭像
    聖經日記

    聖經日記

    聖經日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